控制點復核完畢后沿管道線路應設置臨時水準點及路線控制點, 水準點間距不大于100m并與給定的水準點相閉合,路線控制點間距宜為300m-500m 并與給定的控制點相閉合。施工水準點及路線控制點應按順序編號,并測定相應高程及坐標。
管外壁與井接觸部分在砌井前用水沖洗干凈,保證井壁與砼管接觸處座滿砂漿,并在井壁外抹管箍,防止漏水。檢查井內壁勾縫灰漿飽滿,縫面光滑。井梯安裝牢固,方向正確,豎向成排,尺寸符合標準(兩個井梯橫向中心間距為300 ㎜,豎向間距為360 ㎜;井身尺寸不允許小)。支管按設計高程、位置、坡度隨井安好,管口與井內壁平齊。檢查井流槽在井壁砌到管頂以下時同時進行砌筑。采用磚石砌筑流槽時,流槽表面采用分層壓實、抹光。
排水檢查井的預留管管口宜采用低強度砂漿砌筑封口抹平。現澆鋼筋混凝土井振搗密實,無漏振、走模、漏漿等現象。澆筑時應同時安裝踏步,澆筑結束后應及時進行養護,強度等級未達設計要求不得受力。企口坐漿與豎縫灌漿應飽滿,裝配后的接縫砂漿凝結硬化期間應加強養護,并不得受外力碰撞或振動。當采用C20鋼筋混凝土制井筒時,拼裝時須有M10水泥灰漿抹縫。設有橡膠密封圈時,膠圈應安裝穩固,止水嚴密可靠。